第(2/3)页 最后就是皇帝了。 文官们虽然嘴上说着忠君爱国,但他们的行为却大多都是为了限制、并且接过皇帝的权力。 所以,在他们一代代的传承中,在一茬茬文官前仆后继的努力下,“治国”这一行为早已被文官们变成了一件门槛极高的事。 经过科举进入朝堂的无不是读书人中万里挑一的精英,有最敏捷的才思、最渊博的学识…… 但皇帝则不然,通过血脉传承的皇室虽然享有最好的教育资源,但也不能保证每一代都能跟得上文官们的脚步。 只要他们跟不上,或者说产生了疲惫厌倦心理,皇帝就不得不依赖文官们治国,甚至将此事完全委托于他们。 之前的英宗和穆宗就是这个例子。 如今李乾不想再重蹈那两人的覆辙了,他们可以撒手摆烂,是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国力富强的大乾给他们造。 但要是李乾还撒手摆烂,那现在已经烂到不能在烂的大乾绝对会给他上一堂课……或许就是以生命为代价。 虽然现在大乾朝廷、诸侯国、草原的局势还算平静,但以李乾现在的目光看,这种类似于高压对峙的局面必然是不稳定的。 或许只要一个火星,就会直接炸开。 李乾要做的就是在不引发爆炸的前提下,将这个火药桶拆开,把里面的火药全都倒出来,慢慢消弭其危险性。 所以他不能再摆烂,也不能再让这这些文官们随便湖弄了…… 随着四月来到下旬,春天渐渐来到了尾声,夏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。 四月廿日,李乾的第一次日讲也要开始了。 寅时六刻,李乾在宫娥的呼唤下,艰难地从睡梦中醒来。 在身侧不知名后妃的温柔侍奉下,穿好衣服、洗漱一番便出了宫。 宦官们伴着皇帝陛下的轿子起驾,一路向南行去。 “陛下。” 老太监颇为狗腿地来到轿子边,为李乾递上一个暖呼呼的食盒:“文华殿那边说,侍讲的文臣们快到了。” “好。” 李乾无精打采地点点头,掀开盖子拿起几个点心就囫囵地啃了起来。 虽然有规定,日讲之前不得饮食,但这种狗屁不通的规矩都是约束下面人的,李乾从来不会遵守。 连饭都吃不饱,又哪来的精神听课呢? ~~ 李乾还有心思填饱肚子,但另一边他的老师们却根本没这种心情了。 别说有不能提前吃饭的规矩,就算没有,想必他们也紧张的吃不下饭。 日讲的地点在文华殿,就是之前秦桧他们那些读卷官批阅殿试考卷的地方。 大红的宫墙、金灿灿的琉璃飞檐在清晨暗色的雾气下若隐若现,几名宦官提着忽明忽灭的宫灯,领着一干文官在冷清的雾气中前行。 一身大红衣袍、头戴乌纱的秦桧走在首位,他身侧则跟着门下左侍郎丁汝夔。 再后方就是四名日讲官了。 诸葛亮、李格非一排,包拯、汤思退一排。 这四人虽然还未到四品,但今日所着衣袍却都是大红色。 不只是衣袍,就连头上也换成了红色的朱纱帽、大红的翅翎、大红的腰带……甚至连靴子都是红色的。 这也是朝廷的规矩,所有日讲官在第一次为天子进讲时,要全身穿红。 只不过以前都是四人中有一人穿红,如果要追朔到上次四个日讲官皆穿红的时候,恐怕要到开国之初了。 一行人来到文华殿门前,秦桧这才停下脚步,转过身望向后方的四人。 “你们的讲章本相之前都看过了,也都用了些心思。” 秦桧语气冷清,以低沉的声音道:“但此乃陛下重开经延后的第一次日讲,再慎重也不为过。” 四人一时无言,中书省的通事舍人汤思退想点头,但在秦桧冰冷的目光中又低了下去。 “是,秦相。” 秦桧表示完自己的态度后,也不再继续废话,而是转身向文华殿内行去。 后方的诸葛亮和李格非揣紧了袖中的讲章,跟在他身后。 虽然每天的教桉讲章都是日讲官们自己写的,但他们写完之后还要交给宰辅过目,批改,才能进讲。 宰辅宰辅,不仅要主宰,还有辅左之职,就体现在这里。 辅左皇帝的学问,帮他排除一切不安稳因素也算辅左的一种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