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会逐渐远去,就像飞向远方的候鸟。 这时候,吕依依突然明白了,年少的她坐上离乡的火车之时,父母是怎样的一种心情。 站在原地眺望,心里有万分不舍。 不管走到哪里,都要牵肠挂肚。 太可惜了,这么可爱的孩子,要是早一点捡到就好了,这样就可以从小养到大。 她心里这样想着,对闵玉婵的嫌弃又多了几分。 十分钟后,苏松屹将腌制好的牛杂冲洗干净去腥。 净锅下入牛杂,添水淹过,下入几片生姜和两勺料酒,大火烧开,撇去浮沫,再冷水焯水一分钟捞起沥干。 整套流程无比熟练,蓝采薇看着连连称赞。 “这个是外婆刚烙好的饼,夹点辣子和肉进去,尝尝?” “好。” 苏松屹接过烙饼,夹上一些炒熟的青椒末和粉蒸猪肉,卷好饼,先递到了吕依依嘴边。 “妈,你先尝尝。” “嗯,好吃!辣椒还是这个味道。” 吕依依咬了一口,连连点头。 “外婆,您是陕西人?” 苏松屹尝了一口烙饼,辣子的辛辣感在舌尖有些绵长,但并不浓烈。 陕西的辣椒不辣,主要突出的是一个香。 “咦?你怎么知道?” 蓝采薇有些惊讶。 “这个辣子是秦椒,主产地是在陕西,您做的溜辣子尝起来味道也很正宗。” “嗯,我是陕西宝鸡人。” 蓝采薇闻言,眉开眼笑。 “雍城啊,离这儿有一千三百多里地呢。” 苏松屹有些感慨,陕西那边的姑娘,都很少外嫁的。 宝鸡古称雍城、陈仓,是秦朝的发源地,被称为“青铜器之乡”,历史悠久。 “嗯,娘家那边人都不在了,我也没回去,在漓庄一待就是好多年。” “那您现在还会说关中话不?” 苏松屹用关中话的口音问道。 “咿呀?你还会说关中话?” 蓝采薇稍微有些吃惊,时隔多年听到乡音,倍感亲切。 “嗯,小时候,爸爸带我去他的朋友家做过客,就在关中那里,所以也跟着学了一点关中话。” 苏松屹浅浅笑着。 他说的这个爸爸不是方槐,是苏航。 关中话在西周时期被称为雅言,也是中国有记录的,最古老的语言之一。 “学了啥?说句我听听?” 蓝采薇性质盎然。 乐呵呵地笑着。 “瓷马二楞!(看起来不太聪明的亚子)” 苏松屹说完,蓝采薇便乐呵呵地笑了起来。 “小时候,我就是这样说你妈妈的。” 两人用关中话交流了好一会儿,吕依依在一旁听着,看看蓝采薇,又看看苏松屹,总觉得两人的语言加了密。 事实证明,苏松屹确实很讨人喜欢。 没聊一会儿,蓝采薇看向他的目光就变得很是和蔼。 甚至还很严肃地特意叮嘱吕依依,这是个好孩子,要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,不能有一丁点偏心。 吕依依告诉她,闵玉婵经常会因为她宠苏松屹而吃醋。 “妈,今儿晚上要加菜了。” 方槐说着,拎着一条大白鲢鱼走进厨房,闵玉婵跟在他一旁,目光有些躲闪。 “菜已经很多了,弄那么多干嘛?” 吕依依没好气地道。 “这个……” 方槐纠结了一会儿,不知道该怎么说。 “妈,我不小心把鱼雷扔人家水塘里了。” 闵玉婵弱弱地道,俏脸泛起红晕。 刚刚方槐带着她和方知嬅一起放鞭炮的时候,她无意中在别人承包的池塘里扔了一颗鱼雷。 鱼雷溅起两米高的水花,蔚为壮观,然后这条大白鲢鱼就浮起来了。 承包这片池塘的人撞见了这一幕,顿时气得跳脚。 方槐只好给人家道歉,发了包好烟,然后买下了这条鲢鱼。 鱼塘塘主也没太计较,说每年过年都有一帮臭小子来这里放炮。 “我真是服了你了。” 吕依依知道事情的缘由后,一把揪住了她的耳朵,差点把她的耳朵拧成麻花。 “啊!疼疼疼!弟弟救我!” “妈,算了吧。” 苏松屹还是很护着她的,说了两句好话,吕依依就此罢手。 “疼死了,你是不是我亲妈?” 闵玉婵摸着耳朵,抱怨了两句。 话音未落,就迎上了吕依依严厉的眼神,她立马躲在了苏松屹背后,不敢说话了。 “姐姐,吃饼!” 苏松屹在烙饼里卷上了粉蒸肉和辣子,递到了她面前。 “哎!好嘞,谢谢弟弟,mua~” 闵玉婵在苏松屹脸上吧唧了一口,亲昵地搂住他的脖子,一边吃烙饼,一边冲方槐喊了一句:“爸,我想吃鱼火锅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