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那我就放心了,做好项目规划表,经费我会给你批下来,同样用项目包干方案,我只看结果,我也希望大家口袋里多点钱,但前提是要科技进步!我希望大投入有大回报!”杨舟笑着说。 孟力达闻言严肃点头,保证不会浪费经费,会努力拿出成果。 杨舟端茶送客,孟力达带着激动的心情返回云贵实验室。 他这个级别的院士出行,自然也有安保力量守着,同时也是护送杨舟给的技术资料带回云贵。 孟力达还将去一趟红沙滩,领取315种癌症植物的复制孢子。 “抱歉,让你久等了。”杨舟对一个中年学者说道。 中年学者和杨舟一样顶着个大光头,看面容也就四十几岁,他摇摇头道:“不碍事,不碍事的,杨教授是周组长说,您希望我跟着您做研究?我可以提前知道具体是要研究什么吗?” 这名学者,就是杨舟当初让周秘书帮忙挖人的生物学家(计算机科学类别)人才。 名叫罗真,杨舟从多方面渠道了解到,不管是大豆基因重测计划还是水稻基因重测计划,都是这位负责计算机建模处理。 生物学现在也离不开计算机大数据。 谷歌如今就有一个实验室,专门做蛋白质分析人工智能。 通过超算计算,就可以模拟出蛋白质结构。 杨舟升级系统,获得生物计算机,自然希望有相关专业的科学家帮助。 当然前期研究不是特别复杂,杨舟还不想拆掉生物计算机。 “前期工作不难,主要是将各个实验室研究的生物基因录入到一起,建立一个基因代码模型,你可以理解为物理计算机当初编写系统,创建c语言类似的工作,只不过当初c语言是从头创建,但我们研究的代码语言,是生物自然进化,由大自然这双无形大手编写而成的基因代码,怎么样有没有兴趣?”杨舟郑重地问道。 罗真听见杨舟研究的竟然是关于基因代码底层系统,顿时激动得有点浑身颤抖。 对于一个精通计算机编程的生物学家,太清楚这句话的含义了。 第(2/3)页